该成果针对加工专用品种匮乏不能满足深加工产品多样性的需求这一长期制约板栗产业升级的根源问题,以加工利用为目标进行种质创制,针对板栗种间远缘杂交亲和性差、育种周期长、加工过程中易褐化和淀粉回生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展开研究,取得如下突破性成果:1.创建涵盖栗属全部7个种的种质基因库、核心种质库和加工育种亲本库,挖掘出加工性状分子标记,实现育种目标性状的早期筛选。2.建立种间远缘杂交育种、芽变育种及分子辅助育种等育种体系,先后育成深加工新品种5个和原粒加工利用新品种9个,逐步实现了加工产品的品种专用化。3.创新了预制板栗保鲜技术,研发出以茶多酚等为主要成分的绿色阻褐技术和抗淀粉回生技术,解决了板栗加工的技术难题。该成果选育出板栗加工专用品种14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件,制定省级地方标准3个;培育出国家级和省级板栗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10家,研发加工产品两类12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良种和集成技术,产品实现国内20余省销售和出口创汇,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