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满弦开工,实干开局。经学校党委研究,将2025年确定为“实干创先年”,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定信心,实干创先,奋力书写北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闻网特推出“凝心聚力实干创先”专栏,陆续刊发各单位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部署和要求上来,不断强化“实”的态度和作风,增强“干”的动力和合力,提升“创”的底气和锐气,达到“先”的目标和追求,为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都市农林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持续推进,对高校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处将坚决贯彻学校党委决策部署,按照学校党委四届四次全会及2025年工作部署会要求,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实干创先年”为抓手,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工程”落地见效,努力推动学校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战略和首都需求开展科研攻关
科技处将集中资源要素和优势力量,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大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培育和支持力度。紧密围绕国家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以及北京市“农业中关村”“种业之都”建设,深入研判、提前谋划、有组织开展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围绕“数字京村”“设施蔬菜”“智慧畜牧”“百千工程”等,打造一批科技攻关团队,积极拓展项目渠道,争取校外各类创新资源,力争科研经费实现大幅增长。
加强成果培育与转化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北农方案”
聚焦农林业和生物科技重点前沿领域,推动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相结合,主攻优势特色方向,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实用性开发,努力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依托优势学科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促进跨学科融合,系统梳理、凝练科研成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北农方案”。
大力推进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北农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发挥创新平台科学研究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推动校内各类平台培优建强、开放共享、协同育人,激发创新平台新动能。加强省部共建,与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北京实验室等平台申报工作,力争新增一批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平台运行机制,按照停办一批、提升一批、创建一批的思路,对校内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实施校内共享券措施,提高平台的开放共享水平,打造具有北农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优化科研管理服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
持续实施“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实施“人文社科繁荣计划”,设立马克思主义、人文社科等科学研究支持计划,催生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智库成果;实施“学术交流启智计划”,主办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打造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高端论坛、主题沙龙和学术讲座。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技奖励办法、科研诚信管理办法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科研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及时了解各学院和教师的需求、困难,积极主动地为大家提供服务和支持。
“实干创先年”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科技处全体人员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绘出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新画卷”,为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